近日,京東集團與北汽集團在京簽署四項合作備忘錄,全面深化雙方在數字化領域的戰略合作。雙方合作內容將涵蓋數字基礎設施、智能制造、工業品采購、無人智能物流車、數字化營銷及用戶運營、汽車后服務平臺、智能供應鏈、數字化經營平臺等全鏈條,打造汽車行業數智化服務供應鏈的標桿。[詳情]
6月2日,美敦力創新中心(成都)在成都市高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正式開業。作為集展示與培訓于一體的多學科臨床培訓和交流平臺,美敦力創新中心(成都)的正式投運將助力中西部地區乃至中國醫療專業人士的成長與發展,促進本土醫療服務的升級及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美敦力創新中心(成都)是美敦力在中國的本土化布局、助力中國醫療服務升級與可及的重要一環。隨著其正式開業,中國也成為美敦力全球范圍內唯一擁有雙創新中心的市場。[詳情]
2020年,歐洲EV電池生產商InoBat Auto(InoBat)曾發布了全球首款 “智能” 電動汽車電池,通過人工智能(AI)和高吞吐量(HTP)技術相結合開發,可使其能量密度達到330Wh/kg和1000Wh/L。近日,InoBat宣布與西門子合作,將通過利用西門子的電動化、自動化和數字技術產品組合,以實現其整個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價值鏈的數字化。[詳情]
中國領先的光伏企業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通過網絡召開了2020年業績會議,據此次會議介紹,該公司位于安徽省省會合肥的工廠預計將于今年9月投入運營。[詳情]
近日,機器人領域領軍企業珞石機器人宣布完成2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深創投集團和遠翼投資聯合領投。截至目前,珞石機器人C系列融資額累計超3億元。本輪融資完成后,資金將進一步用于公司新產品的研發、行業應用推廣以及商業化交付。[詳情]
近日,首鋼股份發布一紙與騰訊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公告顯示,此次協議簽署,有助于公司建設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及工業互聯網,有助于推動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產業金融等技術在公司及上下游產業鏈相關業務落地。[詳情]
「賽美特」CEO張影表示:本輪融資完成后,賽美特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完善產品體系并通過自主創新,努力打造國產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先進整體解決方案。同時公司也將加強對品牌的縱深建設與橫向發展,落實多元化的經營戰略,加快企業規模的快速增長。[詳情]
步入福耀集團展廳,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玻璃產品中,一個并不起眼的二維碼卻代表著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最新成果——由福耀牽頭,今年3月完成的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材料行業應用服務平臺)項目。[詳情]
2021年5月18日下午,蘇州蘭德集團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在蘇州蘭德集團總部進行簽約,雙方將運用數字化創新技術推動智慧園區的建設和運營,打造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華東地區首個智慧園區數字化平臺的示范項目,為區域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并助推基礎設施、工業領域減排和去碳化發展,在產業提升轉型的關鍵時期,樹立中德在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領域合作的新典范。[詳情]
作為我國港口重型裝備制造行業的知名企業,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振華重工”)近年來在全球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市場占有率超過70%,全球市場份額連續22年占據第一。[詳情]
近日,IPF2021浪潮數據中心合作伙伴大會在美麗的太湖之濱——蘇州隆重舉行,本屆大會以“智算·向新”為主題,圍繞十四五開局之年的計算產業發展格局和算力變革展開深入探討。浪潮認為,計算正在加速向智算變革,計算產業需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多元算力融合成為關鍵,通過推動算力供給基建化,為社會創新提供基礎設施支撐。[詳情]
在寶鋼湛江鋼鐵廠,基于5G專網的數字智慧工廠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5G機械臂按照設定好的程序毫無分差地完成分揀與抓取動作;機床設備、機器人、機械臂的運行數據在3D可視化大屏上實時展示。項目建設方、中國聯通政企客戶事業群高級副總裁方一明告訴記者,5G智能工廠改造為寶鋼湛江鋼鐵廠提升效率達48%,優化人員超500人次,年節省成本約2億元。[詳情]
隨著全球制造業邁入智能制造,企業以智能優化生產制造,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已是必然趨勢。傳統電子組裝行業,貼片機上料防錯、錫膏及濕敏元件在線使用管控、鋼網使用次數統計等都是通過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容易出錯并造成品質不良,并且影響生產。此外,生產進度及庫存狀態無法實時掌握、設備/物料異常無法及時處理、設備參數需手動調整、信息不透明、貼片機無低位預警、焊點位置度測試/功能測試無SPC管制等問題也一直困擾電子組裝業企業。[詳情]
近日,德國高檔汽車制造商寶馬集團宣布和英偉達(NVIDIA)公司共同利用Omniverse平臺,為規劃高度復雜的制造系統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方法。[詳情]
[中國,深圳,2021年4月12日] 華為公司第18屆全球分析師大會12日在深圳開幕。本屆大會以“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為主題,400多名行業分析師、財經分析師、各行業意見領袖及媒體現場參會,同時來自全球的分析師與媒體也通過線上與會,一起共同探討前沿趨勢和專業見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