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WorldACD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4月,全球航空貨運計費重量同比下降了31.7%,環比下降了22.8%——疫情造成的客運航班量的大幅下滑造成了歷史級的貨運供給缺口。這一點并不奇怪,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全球已經有450萬架次的航班遭到取消,預計到今年年底還將取消幾百萬架航班。
2020年4月航空貨運計費重量、收益率與利潤變化情況
同時數據也顯示,從貨物品類來看,雖然普通貨物航空運輸量同比減少38%,特種貨物航空運輸量同比只減少了27%。其中,藥品/溫度計的航空運輸量依然保持上漲,環比漲幅達13%,而活體動物和高價值商品的運輸量降幅均高達42%。
各品類貨物航空運量變化情況
對于特種貨物航空運輸來說,航班取消與減少顯然并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安全、有效、及時、專業等對于航空運輸來說都非常重要。鑒于上周因液化氣起火引起的溫州槽罐車爆炸事件,特種貨物的航空運輸在疫情之下如何平衡安全與效率,非常值得關注與討論。
航空特種貨物是什么?
航空特種貨物是指在航空運輸中的收運、儲存、保管、運輸以及貨物交付過程中,因貨物本身的性質、價值或者重量等條件、需要進行特殊處理,滿足特殊運輸條件的貨物。
6月5日,搭載著15只海龜的桂林航空GT1087(徐州-南昌-海口)航班順利抵達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這是桂林航空首次承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海龜。活體動物也是航空貨運特種貨物的一種。
在航空貨物運輸中,常見的特種貨物有:價值貴重、超大超重、具有強烈氣味、危險品、鮮活易腐貨物、濕潮貨、尸體和骨灰、生物制品(無菌處理的疫苗、抗菌素、血清等)以及和戰備物資等。
疫情影響特種貨物航空運輸
由于疫情的持續蔓延,許多國家和地區監管機構都實施了宵禁、社交距離限制和檢疫等措施。這些舉措客觀上導致了航空運輸業專業工人的短缺,而對于特種貨物運輸,必須由合格的人員來處理。
此外,物流不暢所導致物資短缺,讓一些不常處理特種貨物運輸的地點缺乏裝載特殊貨物的材料和存儲設備。 就算檢查、檢疫、裝載等環節都正常進行,因為疫情變化導致的航班入港政策變化,會引起航班的延誤或取消,這些都大大延長了特種貨物的運輸時間,而對于一些特種貨物來說,時間是運輸的關鍵。如果超期,可能導致貨物不得不被銷毀。
生物醫藥類貨物需求猛增
IATA貨運部負責人格林·休斯(Glyn Hughes)近日表示,雖然自3月底以來,航空運力下降了約40%,但制藥行業的特種貨物,需求量卻翻了一番。
但是生物醫藥類貨物中,有超過70%的貨物需要在嚴格的溫度控制條件下進行運輸。在貨運容量和路線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如何安全地運送這些藥品對于航空貨運業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日后,一旦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全球疫苗運輸量更會迎來激增,對于航空貨運商來說,這將是全新的挑戰。畢竟目前不是所有航空貨運商都具有處理或運輸生物醫藥類貨物的經驗,因此,盡早開展相關的培訓、遵守相關方面的規章至關重要。
生鮮類貨物運輸大受影響
據統計,疫情期間,魚、水果和蔬菜,以及一般易腐爛食品的運輸噸位下降了30-60%,鮮花則下降了18%。
進入夏季,深圳航空持續發力生鮮運輸。近日,深航從6月6日起投入9班“客改貨”助農航班參與山東煙臺櫻桃運輸,暢通農產品運輸渠道。圖為深航地面工作人員等待飛機停靠。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首先是疫情造成的運力下降,其次是發貨時的運費成本大幅上漲,第三個原因則是因為保持社交距離以及居家隔離等防疫措施所導致的相關人員缺乏。
危險貨物可能比平時更“危險”
根據IATA法規,對危險品進行航空運輸的航空貨運商需要獲得并持有有效期內的危險品運輸證書(DGR)。因為疫情導致了航空運輸不暢或者國境管制,一些國家已經將DGR的有效期延長了6個月,但對于一些處在休假、停業狀態,或者不經常與危險品接觸的員工來說,這會延誤危險品知識的及時更新學習,為航空貨運帶來了一定風險。
為此,IATA負責貨物安全和標準的總監大衛布倫南(David Brennan)最近敦促各航空貨運商必須確保員工能夠充分熟悉并安全處理危險品貨物。
另外,為了彌補全貨機運力不足的情況,多家航空公司相繼開展“客改貨”業務。但是一些臨時客改貨的航空公司可能不熟悉危險品的運輸,機艙也缺乏足夠防火保護,因此無法拿到DGR證書。針對這種情況,IATA建議航空貨運商采用“危險貨物自動檢查”(DG AutoCheck)系統來應對當下的危險品運輸。這一數字系統中,航空貨運供應鏈會自動檢查航空貨運商對危險貨物的申報是否符合《危險貨物條例》(DGR),這樣“一貨一檢一報”的機制能夠很大程度上彌補DGR證書申請流程長等缺陷。
DG AutoCheck系統
未來增長可期,各方積極應對
雖然有諸多挑戰,但各方都在積極協調應對疫情對航空特種貨物運輸的挑戰。
為應對疫情引起的運力不足,我國建立了緊急情況危險品航空運輸預案,通過政府管理部門、航空公司、地面保障單位、技術支持機構等相關單位的協調聯動,共同解決緊急情況下的疫情防控物資運輸。
疫情爆發以來,我國持續發力航空貨運市場,日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迎來首架全貨運航班。 譬如,在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試劑盒研制成功初期,需要快速運送到各地醫院,但其不太符合航空運輸的一些要求。為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試劑盒運輸,民航各相關單位通過聯動協作,快速解決診斷試劑盒的危險性鑒定、運輸準備、運力協調等工作,保障了試劑盒的運輸。 另外,IATA也一直在與各國政府合作尋找保持特種貨物供應鏈高效運轉的解決方案。根據IATA預測,未來五年,航空貨運需求的增長將大于客運需求的增長,其中特種貨物的運輸年增長率更會在1%到5%之間。可以預見的是,數字化的貨物檢查手段、運輸設備的更新、以及相關人員的培訓是至關重要的。這些環節可能成為全新的產業風口。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