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包容聚共識 融合發(fā)展譜新篇
——“世界市長對話·上合峰會城市”活動在天津舉辦
開放合作,搭建國際城市合作治理新平臺
在以“和合共生:區(qū)域協同治理與區(qū)域一體化”為主題的市長主題對話會上,數字經濟與智慧城市建設成為熱議焦點,嘉賓們紛紛分享實踐經驗、描繪合作愿景。俄羅斯圣彼得堡外聯委對外經濟合作處處長德米特里·阿普列斯寧強調,應依托上合組織框架搭建數字平臺,通過實現數據一體化,為區(qū)域經濟合作提供有力助推。
近年來,作為新一批國家數字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試驗區(qū),天津錨定“數字賦能城市治理”,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彰顯澎湃動能:部署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系統奪得世界圖計算領域桂冠;中新生態(tài)城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總結出“1+3+N”的建設主線,圍繞“惠民、善政、興業(yè)”三個方面已建成智慧模塊17個;5G基站實現重點區(qū)域深度覆蓋……
圖為塔吉克斯坦國家科學院學部副秘書長阿克馬爾·涅馬托夫展示中國書法作品
“中國式現代化在數字化領域的探索路徑與實踐成果,具有重要的學習與借鑒意義。”哈薩克斯坦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古麗娜爾·沙伊梅爾諾娃表示,哈薩克斯坦正計劃建立數字化中心,期待與上合組織伙伴共同探索發(fā)展路徑,推動新技術與城市發(fā)展深度融合。
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市長艾別克·朱努沙利耶夫在采訪中,細數上合框架內的合作為城市帶來的蝶變:2024—2025年與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深刻改變了市民出行方式;中國協助修建的基礎設施,讓城市內外聯通更高效;現代化供暖設備的投入使用,切實提升了民生福祉;在綠色生態(tài)領域,中國先進技術助力垃圾回收再利用,天津在空氣治理等項目中的經驗更成為比什凱克的學習范例……“相關投資對話機制,已吸引大量中國投資者關注。”艾別克強調,作為中亞重要工業(yè)城市,比什凱克期待上合國家間的合作能持續(xù)推動城市經濟發(fā)展得更快更強。
文明互鑒,共促上合家庭相知相親
在會場外的非遺展區(qū),俄羅斯圣彼得堡歐洲大學政府和公共關系副校長、歷史學院教授尼基塔·洛馬金拿著畫筆,在工匠的指導下,饒有興致地為一件泥人作品細細上彩,專注的神情流露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這真是一次非凡的體驗,一件泥人的誕生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他感嘆道,“我看到了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這種對細節(jié)的執(zhí)著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也與俄羅斯許多傳統藝術品的創(chuàng)作高度相似。”
7月7日,來津參加“世界市長對話·上合峰會城市”活動的多國嘉賓,走進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魯班工坊建設·體驗館等地參觀調研,了解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
在當日下午舉行的主題為“相知相親:文明互鑒與文化共興”的上合智庫對話中,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國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深化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文化交流。“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挑戰(zhàn)和快速變化的時代,各國之間相互傾聽和相互理解的能力尤為重要,尊重多樣性是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哈薩克斯坦實業(yè)報》總編輯謝里克·科爾茹姆巴耶夫說:“文明的對話不是抽象的學術概念,而是發(fā)展與和平的實踐工具,上海合作組織就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平臺。”
7月7日,來津參加“世界市長對話·上合峰會城市”活動的多國嘉賓,走進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魯班工坊建設·體驗館等地參觀調研,了解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
“北宋思想家張載曾講道,‘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這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中眾生平等的觀念。現在,平等這一觀念已經成為全球人類的共識。”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許文鴻強調,我們應該堅持眾生平等的思想,不同文明應該互學互鑒,實現文明共興。
7月7日,來津參加“世界市長對話·上合峰會城市”活動的多國嘉賓,走進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魯班工坊建設·體驗館等地參觀調研,了解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
“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獨特的組織,可以成為不同文化對話和保護各國人民文化遺產的平臺。”塔吉克斯坦國家科學院學部副秘書長阿克馬爾·涅馬托夫表示。
這樣的文化交流如今也正在上合組織國家的青年間延續(xù)。“目前大量來自上合組織國家的留學生來中國留學,不僅有人文學科,還有很多理工類學科的青年才俊來華學習與交流。”北京外國語大學哈薩克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孫芳介紹,“2024年,中國宣布將在未來5年向上合組織國家提供1000個青年赴華交流名額,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學子去上合組織成員國家學習,這種青年人之間的互學互鑒,人民間的相知相親,在今天看來尤為重要,希望這樣的交流能夠一直持續(xù)。”
(審核編輯: 朝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