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12時05分,由空港新城入區企業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西光航天”)自主研制的西光壹號系列衛星(探驪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力箭一號遙七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帆板已展開,遙測信號正常。該衛星在軌后,將開展一系列新技術論證和在軌試驗工作,為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注入新動能。[詳情]
5月19日15時38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海上發射團隊的組織指揮下,星河動力航天公司于山東附近海域完成谷神星一號海射型(遙五)(任務代號:槐序緋棠)發射任務,將“天啟星座”一期第34-37星共4顆衛星搭載送入高度850km、傾角45°的近地軌道。[詳情]
北京時間2025年5月17日12時12分,我國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使用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以“一箭六星”發射方式,成功將“北郵二號”與“北郵三號”衛星發射升空。剛剛回傳的衛星遙測數據顯示,“北郵二號”與“北郵三號”衛星發射升空后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詳情]
5月14日12時12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后成功將太空計算衛星星座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詳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研發的首個人形機器人“工創一號”在校園里首秀,引發社會關注。記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4月16日,該校工程實踐與創新中心正式揭牌。[詳情]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的天文光子學團隊與上海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展開合作,成功研發出一種名為“級聯相位調制波導陣列光譜芯片”的新型器件。[詳情]
科學家用月球塵埃模擬物制成太陽能電池,為太空能源供應提供方案
一項發表在《Device》雜志上的研究顯示,德國波茨坦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模擬月球塵埃制造出了太陽能電池,這一成果為太空探索中可靠能源供應的難題提供了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詳情]
十位科技工作者談航天關鍵技術創新、糧食安全、量子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創新。[詳情]
展出K438金屬3D打印大尺寸飛機發動機熱端零部件,中科祥龍TCT首秀
2025年TCT亞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覽會在上海盛大開幕,展示K438金屬粉末(鎳基高溫合金)3D打印的大尺寸飛機發動機熱端零部件。[詳情]
在北京昌平拿地建金屬3D打印生產研發基地,易加三維繼續擴大規模
北京易加三維金屬3D打印生產研發基地項目奠基儀式在北京昌平區隆重舉行。[詳情]
21世紀將成為真正的太空世紀,眾多變革型技術正攜手并進,繪制出令人振奮的太空探索新藍圖。[詳情]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詳情]
第21屆天津工博會3月6日開幕 3萬客商與宇樹機器人暢聊科技新未來
作為展示最新工業技術和產品的平臺,推動產業與科技深度融合重要橋梁的第21屆天津工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盛大開幕。[詳情]
首個在國際空間站上3D打印的金屬樣品已成功返回地球,并準備接受一系列測試。[詳情]
人工智能 (AI) 深入滲透互聯生產和工程領域,AI 的成熟度和創建強大 AI 模型的能力已將工業領域推向了一個基于體驗代理并驅動生成式經濟的新時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