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新興技術和應用不斷涌現,無論是以數據中心和云計算為代表的高性能計算應用,還是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類應用,對處理器算力的需求都越來越高,且要處理的信息也越來越復雜,單一類型的架構和處理器已經無法勝任。[詳情]
據市場研究機構海納集團數據,2022年3月,芯片從訂購到交付的時間增加了兩天,達到26.6周。這是該機構自2017年開始跟蹤這一數據以來的最長紀錄。[詳情]
走進天津市新天鋼德材科技集團冷軋薄板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廠,與想象中的飛塵滿天、火花四濺的景象完全不同。門口處,人臉識別裝置兢兢業業的“站崗”;工廠內,視頻自動巡檢極大提高了員工效率;車間里,各條生產線有條不紊地自動運轉,工人師傅們只需坐在監控大屏前,就能將設備、車輛、人員、能耗等多項數據實時變化情況盡收眼底。[詳情]
鋰電池產業全線漲價已經持續近一年的時間。從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到動力電池,漲價風已波及新能源汽車。比亞迪除“漢”之外的汽車全線漲價,漲幅達到3000~6000元。而這場漲價風波的始作俑者,產業鏈通通指向了上游原材料:碳酸鋰。[詳情]
ABB SmartTouch? 10” 智能終端榮獲2022德國紅點設計獎;集合ABB智能家居控制和樓宇對講功能于一體,支持個性化場景設置[詳情]
4月1日,由國家工信部發布的中國首個激光電視行業標準將正式實施。據悉,針對目前市場上激光電視魚龍混雜的情況,該標準將進行有效規范,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更對指導行業發展、消費者購買和處理消費糾紛等提供了標準支持。[詳情]
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統計,2021年第四季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商產值合計達295.5億美元,連續10個季度創新高。SEMI預計,全球晶圓產能今年將增長8%,2023年將增長6%。[詳情]
在科技創新發展和復雜國際形勢的驅動下,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已日趨白熱化。進入三月,又有多國宣布重磅新政,紛紛加碼半導體。半導體廠商羅姆計劃擴充位于馬來西亞吉蘭丹廠的產能,總投資約為9.1億林吉特(約13.8億元人民幣);[詳情]
隨著后摩爾時代的來臨,原先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只屬于“配角”的封測領域,搖身一變成為了實現半導體關鍵技術突破的重要領域之一,甚至也有了一個新的名稱——“芯片成品制造”環節,如今支撐著整個集成電路繼續向前快速發展。未來封測企業還將有哪些機遇?中國的封測產業將如何發展?針對這些問題,《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了長電科技CEO鄭力。[詳情]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的消息,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量子信息基礎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成員李傳鋒、許金時、孫凱等人對多體量子導引的關系結構進行了實驗研究,首次觀測到多體量子導引的非單配性共享關系,即其中一方的量子態可以被另外兩方同時導引。這項研究成果于3月24日發表在國際知名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詳情]
受下游產品結構調整推動 “電子產品之母”印制電路板持續升級中
在電子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幾乎所有電子產品都會用到的印制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以下簡稱“PCB”),使之成為行業發展的基礎。[詳情]
近日,受國際局勢影響,金價持續走高,價格比黃金更貴的鈀金價格更是“一飛沖天”,上漲態勢明顯。根據近期數據,現貨鈀金的價格一度上漲超過5%,最高至3173美元/盎司,年內漲幅超過65%。[詳情]
電子元件是信息產業核心基礎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信息產業的技術創新和做大做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已經形成世界上產量最大、門類較為齊全、產業鏈基本完善的電子元件工業體系,電子元件行業的企業數量、整體銷售額都位居電子信息制造業前列,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詳情]
AIoT芯片龍頭凈利潤逼近翻倍 瑞芯微“吐槽”缺芯限制業績發揮
面對半導體行業上游晶圓代工廠產能緊缺,芯片設計龍頭企業同樣需要支付高昂成本。AIoT領域芯片設計龍頭公司瑞芯微(603893)最新披露的年報顯示[詳情]
晶體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柵極尺寸能讓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并提升性能。過去幾十年,晶體管的柵極尺寸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不斷微縮。[詳情]